社工在收集需求時,,有沒有這樣的困擾,明明想運用焦點小組方法卻變成了頭腦風暴,,本來打算使用訪談法,,在收集服務對象需求時演變成了一般性咨詢會談……
先來講講何為收集需求?收集需求是為實現(xiàn)目標而確定,、記錄并管理相關方的需要和需求的過程,。
需求類型
我們先來溫故一下關于社區(qū)的需要。社區(qū)工作是因為社區(qū)有“需要才開始”,,關于需要的類型,,英國學者布賴德·肖歸納總結出4種類型:
1、規(guī)范性需要
這種需要是專業(yè)人員,、行政人員或專家學者依據專業(yè)知識和現(xiàn)有的規(guī)定或規(guī)范,,指出在特定情況下所需的標準。
2,、感覺性需要
當個人被問及是否需要某一特定服務時,,其反映就是感覺到需要。這是假定從個人受訪的自我陳述中可以反映出的個人期望的需求和想要的服務就是感覺到的需要,。
3,、表達性需要
當個人把自身的感覺性需要通過行動來表達和展現(xiàn)時,即成為表達性需要,。
4,、比較性需要
需要的產生是基于與某種事物所做的比較。
收集需求的方法
那么在收集需求時可以運用那些方法呢,?學過PMP的同工知道,,在PMBOK中總結了很多的方法,,比如:專家判斷、數據收集,、數據分析、決策,、數據表現(xiàn),、人際關系與團隊技能、系統(tǒng)交互圖,、原型法8種方法,,如下圖。
下面給大家介紹幾種在社會工作中常用的方法以及每種方法所適用的場景,。
1,、專家判斷
是指基于某些應用領域、知識領域,、學科和行業(yè)等的專業(yè)知識而作出的,,關于當前活動的合理判斷,這些專業(yè)知識可來自具有專業(yè)學歷,、知識,、技能、經驗或培訓經歷的任何小組和個人,。社工在收集需求時,,可征求具備類似知識或經驗的個人或小組的意見。
2,、頭腦風暴
是由美國奧斯提出的,,一種激發(fā)集體智慧產生和提出創(chuàng)新設想的思維方法,用來產生和收集對需求的多種創(chuàng)意技術,。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過一個諸葛亮”,,在頭腦風暴中,每一個人都被鼓勵提供己見,,從而產生盡可能多的觀點,,即便有些主意可能不會被完全采納。社工可以通過此方法,,收集到比較多元化的需求,。
3、訪談
訪談是通過與相關方直接交談,,來獲取信息的正是或非正式的方法,。訪談的典型做法是向被訪者提出預設和即興的問題,并記錄他們的回答,。訪談經常是一個訪談者和一個被訪者之間的“一對一”談話,,但也可以包括多個訪談者或多個被訪者,。具有較好的靈活性和適應性,更多用于個性,、個別化研究,。
4、焦點小組
是將許多對象放在一起同時進行的集體訪問,。這種訪問過程,,不僅是訪問者與被訪者的互動過程,還是被訪問者之間的互動過程,。需要受過訓練的社會工作人員引導參與者進行互動式討論,,焦點小組可以發(fā)揮團體動力,比“一對一”的訪談更熱烈,。
5,、問卷調查
是指設計一系列書面問題,向眾多受訪者快速收集,。適用于以下情況:受眾多樣化,,需要快速完成調查,受訪者地理位置分散,,并且適合開展統(tǒng)計分析,,是定量研究的重要方法。
6,、標桿對照
將實際或計劃的過程和實踐,,與其他可比的實踐進行比較,以便識別最佳實踐,,形成改進意見,,。
7,、引導
引導與主題會結合使用,,把服務對象召集在一起定義需求。因為具有群體互動的特點,,有效的引導有助于參與者之間建立信任,、改進關系、改善溝通,,從而有利于達成一致意見,。
當然還有很多沒有介紹道的方法,比如數據表現(xiàn)方法中的親和圖和思維導圖方法也很常用,。親和圖可以用來對大量創(chuàng)意進行分組的技術,,以便進一步審查和分析;而思維導圖,可以把從頭腦風暴中獲得的創(chuàng)意整合成一張圖,,用以反映創(chuàng)意之間的共性與差異,。
以上是在收集需求時可以用到的一些方法,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