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喝熱水”是不少老年朋友常掛在嘴邊的“養(yǎng)生法寶”,,這樣想來,,他們的飲水量一定達標了。但事實上,,很多老人存在水攝入不足的情況,。
一、機體衰退
一些老人身體明明已經(jīng)缺水,,卻感覺不到口渴,,這和缺水信號接收不良有關。身體機能正常者缺水時,,血液滲透壓增高,,下丘腦感受器會很快接收到缺水信號,繼而產(chǎn)生口渴感覺,。老人由于機體衰退,,神經(jīng)反射不敏感,身體不能立即感受到缺水,,也就難以及時補水,。
二、疾病影響
有的老人(如中風患者)腿腳不方便,,連倒水喝都有困難,,或外出時擔心找不到廁所,為避免麻煩,,干脆不喝水,。一些老年男性有夜尿多的問題,擔心喝水令起夜次數(shù)增加,,影響睡眠,。還有些老年女性有尿失禁問題,為控制尿量,,故意少喝水,。
三、喝水不對,,身體受罪
身體內(nèi)正常含水量約為60%~70%,,步入老年后,逐漸降至60%以下,。老年斑,、皮膚干燥、視力模糊,、大腦老化等與年齡相關的疾病,,大多與體內(nèi)水分不足有關。有研究表明,,因中風住院且有脫水癥狀的人群出現(xiàn)功能障礙的幾率是正常人的2倍,。約20%的糖尿病患者因飲水不當,,病情加重。水喝不夠,、喝不對,,都會影響健康。
1,、“渴”出腎臟病
流行病學研究發(fā)現(xiàn),,脫水與慢性腎病有關。腎臟像個水泵,,為排出代謝產(chǎn)生的廢物每天至少生產(chǎn)500毫升尿液,。如飲水過少、反復脫水,,腎臟無法獲得充足水分,,就像在“干燒”。隨著時間推移,,腎臟可能出現(xiàn)損傷,,逐漸發(fā)展為慢性腎臟病。
2,、“干”出泌尿感染
不少老年人因為喝水不足,,常發(fā)生泌尿系統(tǒng)感染。充足的尿液能沖走尿道內(nèi)的“垃圾”,,如尿素,、尿酸以及細菌和代謝廢物,從而避免尿路感染和結石,。如果喝水太少,,小便次數(shù)少、尿液濃度高,,尿道沒有足夠尿液沖刷,感染幾率也隨之增加,,還可能導致泌尿系統(tǒng)結石,。
3、“燙”出食道癌
世界衛(wèi)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發(fā)表報告稱,,習慣飲用65℃以上的熱飲會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因為口腔、食道,、胃黏膜僅能承受60℃以下的溫度,,太高會被燙傷;如果長期,、反復燙傷,,黏膜就有可能出現(xiàn)癌變,,發(fā)展成食道癌。
4,、“黏”出心臟病
血液黏稠是冠心病,、心肌梗死、血栓等心血管病發(fā)作的前提條件之一,。飲水不足或脫水會直接造成血液黏稠,,從而導致血液循環(huán)變慢,極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即使輕度脫水,,都可能損害血管功能。
四,、老人飲健康水指南
喝水是每天都離不開的事,,但并非人人都懂得如何健康飲水。相較于年輕人,,老人更需要一份專屬飲水指南,。
定時:每2小時一次
因為老人常感覺不到口渴,不妨定時定量喝水,。一些保溫杯就有定時功能,,可設定每兩小時提醒一次,每次至少飲水200毫升(約一次性紙杯的量),。晚上8點后,,老人最好不要大量飲水,以免多次起夜,,影響睡眠,。
定量:1小時內(nèi)飲水不超1000毫升
老人消化能力較弱,餐后不宜馬上飲水,,以免稀釋消化液,,影響消化吸收。即使十分口渴,,老人也要慢慢喝,,以1小時內(nèi)飲水不超過1000毫升為宜。
特殊情況可適量增減飲水量,,以200毫升~300毫升為宜,。在高溫、干燥的天氣里或運動量大的情況下,,身體會流失更多汗液,,老人可適當增加飲水量;而冬季戶外運動少,溫度低,、出汗少,,可酌情減少飲水量。還需提醒的是,,心臟疾病,、腎臟疾病患者應根據(jù)醫(yī)生指導,嚴格控制飲水量,,以免加重心臟,、腎臟的負擔。
溫度:45℃以下溫開水最佳
老人不要喝太燙的水,,以免對消化道造成損害,,45℃以下的溫開水為佳。除了白開水,,礦泉水含有鈣,、鋅、鎂等多種礦物質(zhì),,淡茶,、蜂蜜水、檸檬水等也是不錯的選擇,,但建議少喝或不喝碳酸飲料,、甜飲料。
防嗆:小口慢飲
有吞咽功能障礙,、易發(fā)生嗆咳的老人,,喝水時要小口慢飲或借助吸管、勺子等工具飲水,。如果老人嗆咳問題嚴重,,可買些專用增稠劑加入水中,增加水的黏性,;如不習慣使用增稠劑,,也可喝些粥、糊類食品,。